-
《新译外国诗人20家》出版
近日,由《诗刊》社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新译外国诗人20家》问世,并于1月6日在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举办了首发仪式。
-
作家们,小心同行!
世界文学史上,不乏经典作家留下的评论作品,《普通读者》《文学讲稿》和《小说的艺术》尤其被广泛阅读和讨论,已然成为经典。
ZUO JIA YIN XIANG
01帝国衰落的缩影 间谍世界的真相
正如约翰·但恩的名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斯人已逝,手把遗编,读者们在唏嘘感慨之余,眼前或许也会浮现出西方古典小说文体的浮光掠影,在文学阅读式微的当下,反而是勒卡雷和金庸这样的通俗小说作者,能让人回想起文学黄金时代的一抹余晖,不能不说是一种“礼失求诸野”了。
02阿加莎的叙事魔术
阿加莎的小说像是一场充满了种种幻象的叙事魔术,而小说末尾对于魔术的揭秘,使读者非但不会觉得不过尔尔,反而会越发惊叹于魔术本身的精妙设置与完美演绎。
03 日记中真实的晚年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确是托翁临终前写下的珍贵文字,时间定格在1910年。在今年托翁辞世110周年之际,重版他一生最后的遗著,正当其时,既有一种纪念意义,也会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04 汉娜·阿伦特:爱与思的不朽传奇
不幸的是,阿伦特未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这部最后的巨著,她在写作她最为看重的“判断”篇章时突然离开了,无论对于她本人,还是政治哲学的事业,都是莫大的遗憾。不过,与马丁关系的重建与升华这一生命最后的礼物给了汉娜晚年最大的安慰,这或许是她一生中最为纯净和安详、充盈欣喜与慰藉的时光。
马查多·德·阿西斯《精神病医生》:谁是病人
相比要实现什么,内心的渴望和冲动对他更重要。但有的作家,终生都在写这些,人性、社会、道德——因为,这些就是他的渴望,他欲寻求的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无疑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
来源:澎湃新闻|王志军 2021/1/25
村上春树与父亲的漫长和解
作为一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并不是一个热衷参与政治活动的人。但是,对战争的反思贯穿于其创作的始终。批评战争对无辜平民的伤害,反思战争的残暴本质,无疑是其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之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城下秋2021/1/21
重访《寂静的春天》
可以说《寂静的春天》在为我们进行灾难的预演,在二十世纪中期,卡森告诉我们,人类除了用核武器毁灭世界,还可以用杀虫剂,以迟缓的暴力,让人类的世界灭亡。
来源:文汇报|宋明炜 2021/1/21
《月亮的女人》:从一个房间开始,以一个世界结束
《月亮的女人》的阿拉伯语原版早在2010年便已出版,小说通过阿曼小村庄“阿瓦费”一家三姐妹的家庭关系、爱情故事和人生经历,反映了阿曼社会从殖民时代结束后至今百余年来的演变过程。描绘了被历史洪流裹挟前行的众生群像。
来源:澎湃新闻|余春娇 2021/1/18
奥登:一旦你读了卡瓦菲斯的诗,就会忘记这篇文章
三十多年前,已故的R.M.道金斯教授把C.P.卡瓦菲斯的诗介绍给我。从那以后,卡瓦菲斯就影响了我的创作。即是说,倘若我不知道卡瓦菲斯,我写的很多诗就会大不相同,也有可能根本就写不出来。然而我不谙现代希腊语,因此我唯有透过英译或法译接触卡瓦菲斯的诗。
来源:澎湃新闻|【美】W.H.奥登 2021/1/14
《人类大瘟疫》作者:关于疫苗犹豫,最担心阴谋论
在重新回顾包括新冠在内的人类大瘟疫时,霍尼斯鲍姆表示,新发传染病的流行正在加速,19世纪的鼠疫和霍乱需要历时数年的传播,现在只需数周甚至更短的时间。而人类最大的教训是,尽管科学知识一直在进步,但它也可能是一个陷阱,使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流行病——所谓的“未知疾病X”——视而不见。
来源:澎湃新闻|马克·霍尼斯鲍姆 2021/1/13
《记忆记忆》:俄国历史的记忆拼图
读完这本书会忍不住想,也许家族史就是斯捷潘诺娃的一个幌子,她是要通过“写家谱”,展示自己纵横交叉、庞杂深刻的思想。这些五光十色、类别繁多的思想观点在家族成员和历史人物中间交织,仿佛构成了一条条通往神秘花园的、彼此交叉的小径。
来源:澎湃新闻|张猛 2021/1/11
《格林童话》想说的是什么?
我们发现,一切并未离开这一最初的心愿,在删改、保留和添加之间,格林兄弟始终抱持着的属于他们的“童话之心”终于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来源:澎湃新闻|帅乃 2021/1/5
《文化失忆》:如果不能全部记住,起码要了解一点遗忘的东西
如果我们不能全部记住,起码也要了解一点我们所遗忘的东西。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全部忘掉也没关系,享受轻装上阵的便利亦无不可;但一种与爱无异的深刻直觉提醒着我们,效率的代价就是空虚。最后,我们保持思考是因为一种感觉。如果可以,我们要留住那份纯粹的感觉,如果我们丢失了它,就要把它找寻回来。
来源:澎湃新闻|克莱夫·詹姆斯 2021/1/4
《尤利西斯》的犹太梗
1922年在巴黎出版的《尤利西斯》在英国文学的基石下引爆了一颗炸弹,就像毕加索在艺术之下所做的那样。这是一部极其必要,而且具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原创性的巨作,被英国人以淫秽起诉,直到它闻名世界为止。1923年施米茨出版了《芝诺的自白》,一部精神分析的叙事杰作,它从未离开的里雅斯特,就像布鲁姆的一天天从未离开过都柏林一样。
来源:澎湃新闻|诺曼·莱布雷希特 2020/12/31
J.K.罗琳《伊卡狛格》:爱与勇气是面对真相的力量
罗琳童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以别开生面的想象打开奇幻世界的大门,吸引孩子去阅读、共情并且憧憬,而当这些孩子越成长越会发现,故事把他们带往的正是生活的原地。
来源:文艺报|李然 2020/12/28
先进美好,却致命淌血:托马斯·品钦的隐匿赛博空间
先进美好,却致命淌血,这正是当代社会所谓“血尖”技术的悖论。“网络”及其依附的人类数字化生存,由此成为品钦小说世界中像“火箭”一样重要的文学―科技母题。
来源:澎湃新闻|但汉松 2020/12/24
《基督山伯爵》的戏剧阐释与诘问
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小说《基督山伯爵》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诬陷和复仇的故事。这部关于信仰、爱情和救赎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如何获得解脱,走向自由和希望彼岸的文学作品,其阐释的可能性取决于阐释者的解读和立场。
原著与改编,别样的命运与共
小说与影视剧的互动是大势所趋,人们对此也习以为常、习焉不察。但两者之间的互动仍有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亦有值得复盘反思的地方。
这一次,他是作家河正宇
人类,毕竟是群体生活的生物。表演,终究要与观众发生真正的交流,而非沉溺于演员自造的情绪,才有意义。
阿加莎作品的影视改编之路
一位作家的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她的书成为全球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畅销书;开创了本类型创作的某些流派;拥有后人无数致敬作品,一个个创举性的诡计不断被重新上演……
《小妇人》:女性的天路历程
《小妇人》也永远是美国的道德预言。奥尔柯特的父母都是废奴主义者丶女权主义者和超验主义者,母亲更是美国第一批专业社工。这也是为何在强烈的宗教色彩之外,《小妇人》花了很长的篇幅描绘访问、资助和服务穷苦邻里和同胞的细节。
友情链接





















